当前位置:

张坊镇:小竹笋破土,脱贫致富节节高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12-25 11:25:57
微浏阳
—分享—

一亩竹林收益翻了15倍,张坊镇“一村一品”助力脱贫攻坚

04版镇村-3.jpg

陈桥村积极开展“竹林低改”,并在偏远的竹林修建便道,方便农户采挖竹笋。刘珂摄

“邹队长,水池修得怎么样啦?”“差不多了,再等几天就可以通水了。”近日,张坊镇陈桥村第一书记林永红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来到了位于和丰组的竹笋示范基地查看基地建设进度。

东坡居士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陈桥村既实现了“居有竹”——今年3月底,陈桥村新建的竹笋产业项目正式落地;也实现了“食有肉”——通过加强竹林管护、走深加工路线,对接国内外大市场,竹笋成为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富了村民的腰包。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邹术

唤醒山间“沉睡资本”,复兴竹笋产业

陈桥村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这里出产的竹笋,口感极佳、品质上乘。20多年前,村里出产的“罐头笋”一度闻名长沙地区,但因产业发展滞后、交通运输受阻等原因,盛极一时的竹笋产业日渐没落,村民们守着“聚宝盆”却过着穷日子。

今年4月,林永红来到陈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对当地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之后,他决定复兴竹笋产业。

林永红说,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陈桥村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要精准发力实现新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已有资源,让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据了解,当地不少优质竹笋在海拔更高的山间,因为道路不通和竹林零星分布,不利于管护和采挖。

为了让村里的每一亩竹林都发挥其潜在价值,今年4月份,陈桥村党总支与浏阳市围山竹韵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村上4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户赴福建三明、湖南桃江等地参观学习,并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分院达成合作协议,引入“竹林低改”专业技术支持。

眼下正是冬笋成熟的时节,破土而出的竹笋,不仅让村民们尝到了鲜香,也成为了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公司按照6.5元一斤的标准收购冬笋。”浏阳围山竹韵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生介绍,收购的冬笋通过加工车间加工成糟笋子,然后再成批地输送到外地销售。

据悉,陈桥村竹笋共有三个采挖季,现在是冬笋季节,预计能采挖到明年2月,可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

“目前,围山竹韵公司正积极提升技术,延伸产品链,等明年春笋产量上来了,将开发各种精品特产,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林永红说。

一亩竹林收益翻15倍,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过去一亩竹林最高收益不超过150元,现在收益预计在2000元左右,翻了将近15倍。”林永红介绍,通过竹林低改技术,现在村里已经完成了3000余亩竹林的改造,并重点打造了70亩竹笋示范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农特产业,让昔日的荒坡地长出了“绿色经济”;做大做强产品产销业务,通过产业化发展模式,更是为陈桥村多元化、多品种的集体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发展具有鲜明村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的同时,陈桥村还计划结合旅游,开发“农文旅”项目,带动生态游、农家乐等配套服务,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盈利”的品牌路线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陈桥村正以和丰组30亩高标准竹笋产业示范基地为中心,打造“田园综合体”品牌;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拓展延伸竹文化内涵,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打造集生态休闲养老、诗意山水体验于一体的竹林生态旅游基地。

今年5月,上级领导在来到张坊镇陈桥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对竹笋产业示范基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发展“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陈桥村发展生态竹笋产业、打造竹林生态旅游基地,是张坊镇在不断夯实党建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一道缩影。

事实上,近年来张坊镇还充分依托辖区内优质的生态环境、客家文化等资源优势,抢抓大围山旅游干线通车、浩吉铁路经镇设站等发展机遇,做特做强张坊旅游服务产业,以品质和品牌带动,形成与周边乡镇的差异化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张坊镇田溪村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重点打造“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凭借特色发展之路,成为旅游带动脱贫的样板村,并在今年9月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富溪村推动茶叶文旅发展之路,铺开了一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振兴之路;上洪村依托湖洋梯田,全面开发生态旅游及高品质水稻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品牌,通过“旅游+”助推融合发展。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带动镇域内竹笋、茶叶、生态水稻等产业的发展,是近年来张坊镇不断探索的新路径。”张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属于张坊镇的“旅游+”生动实践还在继续,接下来,张坊镇将进一步培育镇域内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生态经济,依托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新闻特写

微网格长动“真格”带动整村奋楫笃行

“每天都要来这里看看,好不容易把高标准竹笋产业示范基地落到了这里,我就一定要担负起职责,把基地搞好。”一谈起竹笋示范基地,年过六旬的陈桥村微网格长邹水生满是自豪。

高标准竹笋产业示范基地能够顺利落户陈桥村和丰组与邹水生的努力分不开。

“以前,村里的人没有想过要做竹林改造。”邹水生在上户做工作时就遇到困难,为了能让村民真正从心底接受竹林低改项目,他率先加入了林地流转低改计划,并按照“党建+微网格”联户工作安排,不分昼夜地到联系户家中上门动员。

“当初示范基地选址时,有一个户子特别不配合,就是老邹不厌其烦地去动员,最终对方才转变了思想,积极参与和支持产业发展。”林永红说,老邹心里还有一本账,哪家的山岭在哪里,山岭里笋的品质如何,他都了然于心,他的工作做得比任何人都扎实。

在邹水生的动员下,和丰组52户农户签下了林地低改协议,顺利加入了“竹林低改”项目。

“推行‘竹林低改’最大的挑战是将村民的思想统一起来,为此村里充分发挥‘党建+微网格’作用,发动党员到联系户家中进行动员,让村民逐步接受。”陈桥村党总支书记曾祥辉说。

如今,村里像邹水生一样,用“微力量”推动产业振兴的还有71名微网格长。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已完成了228户3000余亩的竹林低改,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