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人眼中的烂树蔸,却是他的宝贝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2-23 10:54:32
微浏阳
—分享—

官桥镇九龙村有个民间工艺美术能手

10版会客-2.jpg

运用锉刀、敲锤等简单的工具,潘皓将一个个别人眼里的烂树蔸变成了艺术品。

“沙沙沙……”在官桥镇九龙村新建组一栋民居里,一传出机器打磨的声音,乡亲们就知道准是潘皓又在捯饬他的木头了。

今年57岁的潘皓被乡邻称为民间工艺美术能手,他从事园林景观、小品雕塑、墙绘等方面的工作几十年了。2020年年初,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工作的他捡起自小就爱好的木雕技艺,玩起了木头。

在别人看来只能当柴烧的烂树蔸子,在他看来可是宝贝。一个被舍弃的树蔸,经雕琢就成了一件实用又大气的茶桌;一节普通的树根,经加工就成了一件拥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品;一块不起眼的木板,经打磨就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雕刻工艺品……凭着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手上功夫,潘皓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许多顾客慕名而来订购他的作品。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张迪

爱上木雕

烂树蔸子都是他精心雕琢的宝贝

10版会客-3.jpg

在潘皓巧妙构思和精心打磨下,不起眼的树根变得别有一番韵味。

2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潘皓家。宽敞的地坪里搭上了钢架棚,棚子里摆了几张大气、美观的木雕茶桌,引人注目。

一张红木茶桌2米多宽,一侧凸起的部分雕成了一只凤,树根主体部分不平整的一条条沟壑也就成了凤的羽毛,涂上清漆后,这张典雅的茶桌泛着光泽;另一张一米多长的黄金樟茶桌被描绘成了“龙凤呈祥”模样,一根修长弯曲的分支被雕刻成了一条龙,与之相连的主体部分则雕成了一只凤,龙凤相视,情意绵绵,凤身也就自然地被处理成了台面。

潘皓家门口还摆放着半人高的“枫树”“假山”等,花架、“园林小品”等也随处可见,有的已经是成品,有的还是半成品,它们无一不是用树根、树干雕刻而成的。地坪靠边处还放置了各种木头、树根等。

“你们不要瞧不起这些木头、树蔸,它们经过打磨都会成为好看的艺术品,还可以卖出好价钱。”见有人到来,潘皓连忙停下了手中的活。潘皓说到自己感兴趣的木雕时,神采飞扬。

潘皓说,自己从小就爱好绘画雕刻,上世纪80年代到浏阳城区进修,学习过一年多绘画,颇有收获,之后参加井冈山的一次画展并获奖,这激起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之后,他就一直从事美术、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工作,包括墙绘、雕塑等。潘皓的爱好也多与文艺相关。他家一间房间还被打造成了艺术工作室,他的中国画、水彩画、油画作品或美观素雅,或栩栩如生,很见功力。

去年年初,他在家的时间很多,偶然机会得到了一个枯死大樟树的树根,这让他的兴趣爱好又多了一个——根雕。

潘皓介绍,西区乡镇种树的人家多,枯树相对也较为多一些,“枯死后的大树树干可能还能利用,但是树根大都会被抛弃。”在潘皓看来,这很可惜,比如常见的樟树树根,不仅粗壮、结实,还散发着清香,有利用的价值,他便开始了根雕创作。

化腐朽为神奇

观察琢磨的时间长过雕刻的时间

10版会客-4.jpg

在潘皓的巧手雕刻下,树根变身茶台,上面还盘踞着一条活灵活现的龙。

“这件‘福禄呈祥’茶台就是樟树蔸做的,是我的第一件作品。”房子大厅一角也摆放着一张茶台,潘皓说,当时花了10多天时间才完成,之后有朋友提出购买意向,他都没舍得卖。

记者看到,这是四人位的茶台,伸展的树根分支被他锯去了多余部分,只留下四支形态合适的作为桌腿,台面是不规则的形状,树根去皮打磨后,凸起的部分顺势雕刻了葫芦、枝叶、藤蔓等,涂抹清油后,细腻的木质泛着光泽,风格清新文雅、造型古典大方。

“我利用了树根的自然造型,依据其本来的形状和纹理,经过构思后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潘皓介绍,生活中只要看到枯死的大树桩,他就会琢磨如何构思雕刻。寻木、清洗、构思、雕刻、打磨……一件作品成形,要经过多道工序。

“其实,一个作品可能花在雕刻上的时间不长,反而观察琢磨的时间更长,有时候一个树兜子天天看,可能几个月才看得出名堂。”潘皓笑着说,所以有时候一觉醒来脑子里浮现了想法,他爬起来就会钻到工作间上手操作,常常脸也没有洗、牙也没有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第一件根雕作品时,潘皓还只是靠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雕刻、打磨、抛光,如今他的工具包都有好几个,大大小小的锉刀、敲锤、电锯、打胚刀、电钻、电磨等一应俱全。

现在,潘皓在周边小有名气,常常会有村民茶余饭后来到他家,观看他的雕刻过程,欣赏他的雕刻作品。村民林明忠说:“潘师傅雕的这些作品越看越像,有些初看不知道,他一讲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这是典型的变废为宝。”

特写

计划与志同道合者结对共同创作

“现在朋友们知道我在玩根雕,他们一看到哪里有大树蔸就会告诉我。”潘皓说,家里的这些原料,有的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从花木种植户手中低价买的,有些是自己捡的,虽然耗时费力,但是自己乐在其中。

“但凡有时间,我爱往山里跑,去捡枯木。”正说着话,潘皓从角落里找出了一块半米长的方形木料来,“可别小瞧了它,这是块乌木呢,稍打磨就黑得发亮,是块做摆件的好料子。”他高兴地说,这是几个月前在河边散步捡到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几天里,潘皓也在给一块乌木做雕刻。这块木头约半米高,不规整的方形,上方满是风化后的褶皱,远看并不起眼。

“上面深深浅浅的褶皱你不觉得像远山吗?”潘皓说,这块乌木是长沙的一名顾客托他进行雕刻的,趁着春节后这几天自己时间充足,便准备加班加点早点完工,“这名顾客喜爱酒文化,我琢磨着就以‘举杯邀明月’为主题进行创作。”

记者凑近细细观看,果然有此意境。只见木料的下方已浮现出一幅诗仙月下独酌的景象:人物穿着飘逸长袍、束着头发、戴着幞头,右手举杯,左手后摆,头微微扬起,而视线上方正是一轮圆月,周边深深浅浅有几片浮云;右下方木头的凸起处被雕刻成了岩石样,人物正站在岩石上;左下方则是一棵古树,古树的纹理等都清晰可见。“我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这是一件摆件作品,要精细雕琢,小到人物的神态、面部表情、衣服纹饰都要细细雕刻出来。”潘皓说。

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惹人喜爱,系列木雕栩栩如生,木材的本色和天然的纹理清晰可见,古色古香,让人惊叹不已。因而,长沙、株洲等地都有顾客前来求购潘皓的作品。

受到关注的同时,潘皓也在思考如何谋求更好的发展,“我也是官桥镇文联的一员,前一阵子镇文联的朋友在一起交流,我发现有四五个人对木雕感兴趣,所以我们计划结对共同创作,集中对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影响力也会更大,然后开辟网络平台,打开销路,让我们的爱好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