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网媒看株洲】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 株洲演绎高质量发展新传奇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6-03 14:22:03
微浏阳
—分享—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 叶新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株洲有4项工作获通报表扬。近6年来,株洲共有12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株洲

▲ 株洲碧水蓝天美如画。(记者 谢慧摄)

潮涌湘江翻新浪,砥砺奋进铸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着力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株洲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认真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扎实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动力之都动能转换、城市发展全方位跃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世人惊羡的耀眼成就。

出茧:“工业污染区”蝶变“生态科技城”

株洲是一座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城市。因为“北有郑州、南有株洲”的显著交通区位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株洲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在“一五”“二五”时期先后安排5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落户,株洲因此被称作“共和国长子”,承载打造“中国的鲁尔区”梦想,成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

△老清水塘的烟囱林立

▲老清水塘的烟囱林立。(石峰发布 供图)

株洲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清水塘地区成为冶炼、化工、建材企业积聚区,鼎盛时期有261家,工人总数超过5万人,创造了100多项全国第一,年创产值4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是株洲工业的骄傲。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重化工产业聚集、粗放式发展模式、基础设施老化,导致清水塘地区在创造巨大工业产值的同时形成了严重污染,环境容量已不堪重负,一度成为全国“四大工业污染区”之一。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彻底治理清水塘,刻不容缓!2013年,清水塘地区列为湖南省委省政府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五大环境综合治理区域之一,随后又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1个试点之一。2015年底,株洲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推进清水塘地区的搬迁改造,限定最后时限,不留一家企业,不留一个死角。

200多家企业搬迁转型、数万职工就业安置……一场波澜壮阔战役在清水塘地区全面打响。株洲冶炼集团曾是中国500强企业,是株洲首个年产值过百亿的上市公司,也被列入转移转型的序列,并于2018年年底实现在清水塘地区产能全面关停。几年之内,261家冶炼、化工企业全面关停搬迁,污染源彻底清除,旧动能全面淘汰。

昔日喧嚣的老工业基地归于寂静,一座崭新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已然谋划。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十年建成新城”的路线图,清水塘老工业区将在10年之后脱胎换骨,变成一座青山绿水和生态修复的示范之城、一座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之城、一座产业转型和创新再造的活力之城。

▲清水塘  记者 谭浩瀚 摄

▲ 空中俯瞰建设中的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记者 谭浩瀚 摄)

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清水塘再出发。三一能源装备园、绿地生态智慧科技城等一批新兴项目接踵入驻,轨道交通产业、清水塘转型产业、口岸物流产业、新能源汽车动力产业等产业链相继铺开,为清水塘地区注入新动能。

2019年4月,清水塘片区迎来首个“就地转型”项目——恒和工贸总部经济园,开启崭新发展模式。在该项目带动下,去年有409家企业在该产业园注册,纳税规模达8000万元。截至今年4月26日,累计实现614家企业注册,预计全年纳税规模将达2亿元。如今,全新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在清水塘地区呼之欲出,新动能日益强劲。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昔日的“五彩河”霞湾港焕然一新,水清岸绿;“一桥一塘二十二条路”项目加快推进,区域面貌全方位提升……经历阵痛,清水塘冲出重围,活力重现,日益蝶变成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生态科技新城,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青山绿水的美丽之城。

▲治理后的霞湾港绿意盎然。

▲治理后的霞湾港绿意盎然。

出圈:“动力之都”冲向“三个高地”

湖南打造“三个高地”,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长株潭都市圈核心之一,株洲主动担当作为,勇当主力军、先锋队。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资料图)。天元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天元区委宣传部 供图)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株洲首当其冲。

湖南制造看株洲。株洲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传统工业到新兴工业,一直致力于发展壮大、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迈向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创造了340多项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一批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异军突起成为湖南标杆、国家名片。湖南全力打造的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株洲三者有其二,分量可见一斑。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车辆生产车间。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车辆生产车间。(林乐 摄)

株洲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7%,居全球第一,高速列车的8大核心子系统均研制于株洲。株洲是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产自株洲,中国每生产1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有9台产自这里,第四代涡轴、涡桨发动机填补国内空白。株洲还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方兴未艾。

山河智能.

▲山河智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用飞机。

株洲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为主体,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化”、产业发展“链条化”、科技成果“高新化”,蓄积强有力的发展动能,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享有国际声誉的动力之都,引领株洲由一座传统重化工业城市跃升为一座先进制造业城市。

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株洲极力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推动先进制造业迈向新高地。近来来,株洲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IGBT、北汽二工厂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两机”重大专项、三一智慧钢铁城及石油装备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加快推进或部分投产。5年来,落户的“三类500强”企业由80家增至121家。全力打造“3+5+2”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17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快速成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过工信部制造业集群决赛公示,航空航天、先进硬质材料、陶瓷通过省级集群决赛答辩,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完成省级集群初赛答辩。

株洲北汽 。肖津汉 摄

▲株洲北汽。(肖津汉 摄)

先进制造业,成为株洲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今年一季度,株洲工业经济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6%,在全省一类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制造业起到关键作用,增加值增长29.5%。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增加值增长16.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达48%。电子计算机整机、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增长达两倍以上。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株洲责无旁贷。

2020年11月,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在株洲揭牌,这是轨道交通行业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株洲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等平台积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既自力更生又开放集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打造更多创新平台、攻关更多创新技术、培育更多创新企业、引进更多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科技创新能量。目前,株洲已建成国省创新平台271家、院士工作站21家,创造世界领先技术11项、全国领先技术91项。

从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首列中低速商用磁浮列车,到全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时速400公里的永磁牵引电机,再到全球首条智能轨道示范线、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发动机,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株洲问世。光纤陀螺、特种功能靶材、飞机发动机叶片、高端PI膜等技术,均领跑全国。

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神24在株洲下线 易翔 摄

▲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神24在株洲下线。(记者 易翔 摄)

瞄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株洲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航空发动机、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打造新的核心优势,一些领域在全球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今年一季度,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表现抢眼,分别增长39.5%、57.7%,均居全省第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不断提升,创新,已成为引领株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劲引擎。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株洲全力以赴。

2020年11月30日,12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走进株洲,签约10个项目;12月14日,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在株洲举办,百度、华为等名企签下79个项目。今年4月2日,30个重大招商项目集体签约入株,合同引资额逾360亿元……株洲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成效日益显现。

12月14日,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在株洲举办

▲2020年12月14日,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在株洲举办。

近年来,株洲聚焦“四梁八柱”的主要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推进9大领域490多项改革,强化系统集成,促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建成株洲市民中心,进驻38家单位,市本级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整合于此,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九成以上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进而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开办企业“一天即办结”、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建设工程领域“两招三办”“多测合一”等做法在全国推介。深化改革的理念先进、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株洲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跻身“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百强榜”,居第64名。

株洲市民中心

▲株洲市民中心

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也越敞越大。株洲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加快壮大开放平台,创新对外贸易,扩大高水平开放。乘上“一带一路”快车,开通运行中欧(株洲)国际货运班列,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海铁联运实现国际通关;打响陶瓷、服饰、汽车产业博览会,轨道交通、航空产业国际峰会等一批节会品牌;全面推进“五大开放”行动,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株洲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朋友圈”扩大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内贸流通亮点频现。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株洲改革活力十足,开放好戏连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影响不断扩大。

▲ 2019 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开幕现场。谭浩瀚 摄

▲ 2019 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开幕现场。(记者 谭浩瀚 摄)

出彩:“江边小镇”成为“百强新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株洲市建市7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伟大征程中,株洲砥砺奋进、激情跨越,奏响时代强音,不断抒写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奋斗战天斗地,发展翻天覆地,群众欢天喜地。70年来,株洲从湘江边上一个7000多人的小镇起步,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结构性转变,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跨越式提升。全市GDP总量相继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在“中国百强城市”的排名中,株洲跃升至71位。经过70年的精彩蝶变,株洲从江边小镇崛起为享誉全国的百强之城,从百业待兴之地成长为动力强劲的工业之城,从重工业污染城市蝶变为宜居宜业的山水之城,从自给自足的内陆腹地发展为连接世界的开放之城,从温饱不足的贫困地区跨越为全面小康的幸福之城。

宜居株洲,幸福之城。 谭清云

▲宜居株洲,幸福之城。 (记者 谭清云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株洲有两个国家片区贫困县,贫困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补短板、强弱项,株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心谋划部署,精准出击,集中攻坚,以非常之举,决战决胜非常之役。最终,提前3年成功实现炎陵、茶陵两个国家片区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市1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写下“一步跨千年、跑步奔小康”的奇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株洲连续推进3个“三年行动计划”,堵源头、畅河道、治污染、重保护,持之以恒治理水环境,呵护母亲河,让生态环境大幅改观。2020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17天,优良率为86.6%,较上年增加37天、上升9.9个百分点;全域水质提升至Ⅱ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株洲呈现了“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模样,成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 荷塘区上空,白云朵朵。记者 谢慧

▲ 荷塘区上空,白云朵朵。(记者 谢慧 摄)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努力的方向。株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连续多年实施“民生100”工程,重点推进岗位、学位、床位、厕位、梯位、车位民生“六位”建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97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合格”,长沙“四大名校”全部入株,株洲职教科技城基本建成,师生突破10万人,“人口红利”加速变成“人才红利”。创建全国首批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城区两年新建、改造、开放社会公厕各200座,掀起“厕所革命”的做法入选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

建设路“建宁驿站”,清早就有居民前往 刘震 摄

▲建设路“建宁驿站”,清早就有居民前往。 (记者 刘震 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株洲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众多荣誉加身,幸福花绽放百姓的脸上,获得感融进群众的心田。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株洲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光明大道阔步前行,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时代主题,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中不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勇当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实践者、奋进者、搏击者,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