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坚守奖" 吴玉兰
张坊镇上洪完小语文教师
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听吴玉兰讲课。刘珂摄
“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吗?”9月6日,记者走近上洪完小二年级的教室,吴玉兰的声音传了出来,台下的10个孩子正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
今年是吴玉兰教书的第37个年头,她今年54岁,自高中毕业起,她就一直坚守在张坊镇上洪村教书。三十载光阴,吴玉兰和丈夫张文伏一起扎根在这个位于湘赣边界的小山村,成了学生心中最美的“玉兰树”。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风雨37年,照见初心与坚守
玉兰树长得慢,但是扎根深,这句话用来形容吴玉兰再合适不过。她个头不高,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让人觉得和善可亲。
“高中毕业后要找份工作,教师是份很好的职业。”1984年,吴玉兰通过考试成了原上洪乡湖洋小学的一名老师。后来几经调动,吴玉兰始终没有离开上洪村,1997年她来到了上洪完小任教。
乡村小学的条件艰苦,尤其是教学设施相对落后。2005年,学校搬到原上洪中学校区后,上洪完小才拥有电脑教室,吴玉兰对此记忆犹新,“那时候设备非常旧,开关键失灵了,需要用起子才能开机。”
如今,上洪完小仅有80余名学生。“六七年前,学校还有300多名学生,我带过的最多的一个班有60多人。”吴玉兰说,尽管近年来,学校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生源还是逐渐在流失。
“山区学校条件差,难以留住老师。”校长许文说,如今学校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老师,吴玉兰是学校仅有的两名“60后”老师之一。
另一位“60后”老师,就是吴玉兰的丈夫张文伏,已经在上洪工作了39年。“两位老师都非常敬业,无论是学校的大事小事,他们都积极参与,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许文说。
其实,吴玉兰并非没有调到集镇上教书的机会,但是对家乡的情结使她选择坚守,“我对家乡有感情,再加上村上很重视教育,家长也肯定,就打算在这里工作到退休。”吴玉兰说。
走上讲台,她依然年轻
“怎样讲好课?秘诀就是不断学习。平时除了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我还喜欢看网课,还要感谢学校的年轻老师们,和他们开展教学讨论也能学到很多。”吴玉兰说。
对于吴玉兰好学这一点,年轻老师罗薇深有体会。两年前她来到上洪完小任教,发现这位与她年龄相差20多岁的老师很不一样。“她教学经验很丰富,还会来问我教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罗薇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一堂课吴玉兰都会提前进教室准备。
如今上洪完小仅有11名老师,每名老师的教学压力都不小。过去,吴玉兰一直都担任班主任,还当过教导主任,教过语文、数学、信息、体育、书法等课程,“最多的时候一周要上28节正课,还不算早午自习。”
长期的劳累让她患上了眩昏症和
肩周炎,尽管如此,她也没有请过一天假。去年春天,她在学校宿舍晕厥,好在被及时送往医院,学校为此不再让她担任班主任,转而教授低年级的语文和体育。
因她对学生一视同仁,许多学生毕业后也与她保持着联系。得知自己教过的学生中,今年有十余人考上了大学;还有一名患有重度肌无力的学生,在QQ空间里写下一篇随笔《广玉兰开了》,表达对她的感谢,这都让她十分感动和欣慰。
近年来,浏阳不断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张坊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启胜介绍,上洪完小将新增一栋教学楼和食堂,完善各类教学设施,交通位置更加便利,预计到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明年11月,吴玉兰即将到龄退休,但走上讲台,她依然年轻。“全校师生和家长都想早点搬入新校区,安全更有保障,教师队伍也会更稳定。”届时,上洪完小的学生将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吴玉兰的教师生涯也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