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日报理论版丨黄公略红二纵队,浏阳“双洞”建军实践及其影响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9-15 10:04:15
微浏阳
—分享—

文|张之俭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因种种原因失败了,彭德怀和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部队上了井冈山,跟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会师,黄公略率领不到200人的红五军第二纵队(下称“红二纵队”)进入浏阳仁和洞,与平浏游击队合编。

1929年7月,潘心元向党中央报告时说道:彭、黄兵变虽遭受了大的损失,但对于平、浏的工农群众的斗争确有大的发展。浏阳自黄公略带来两百支枪以后,对东乡全乡、南乡北乡部分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乡因此建立两个区苏维埃,斗争普遍到全县,建立了十几个区苏维埃组织。同时,斗争的发展已波及到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各县,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件事实。

由此可知,黄公略率领红二纵队来到浏阳仁和洞,与平浏游击队合编后,极大推动了浏阳甚至整个湘鄂赣地区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实现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大转变。而实现这个转变的背后,主要是通过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形成了坚强的政治堡垒;通过加强军事训练,极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通过加强根据地建设,为军队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强的后盾,从而推动了湘鄂赣地区革命形势的极大发展和重大胜利。

一、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接二连三的失败,部队屡禁不止的“开小差”现象,让黄公略十分苦恼,也逼他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困难。他在湖北九宫山和浏阳仁和洞的建党,跟毛泽东同志在水口山和三湾两次党建活动十分类似,效果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浏阳仁和洞完成改编之后,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再也没有出现“开小差”的现象,真正完成了对旧军队的改造。

起义遇挫。平江起义因为黄公略身份的暴露而提前举行,导致准备不足,特别是部队基层党组织没有建立,让红五军受到很大的损失。就黄公略而言,他的损失更为惨重。黄公略因特殊情况不得不提前起义,由于他到这边时间不久,没有根基,没有完全掌握部队,他自己的三个连也只带走了两个连。到了平江县城,由于不知道城内情况,他把两个连安置在城外,只身前往城内了解情况。结果城外的部队被反动军官带走,只剩下极少数人进了平江城。这是黄公略第一次大的挫折。

首战失利。平江起义部队编成了红五军,下面编了三个团,黄公略被安排到第四团当党代表。7月28日,他和团长陈鹏飞带领四团在浏阳社港花桥,与黄公略起义之前的团长刘济人的部队交战,他本来想把自己之前的部队喊回来,结果不但没有喊回来,现在的部队还被他们喊过去了一大部分,700人的队伍只剩下300多人。之后,这个团的番号被撤销,改为军部直属教导大队,由黄公略任大队长,团长陈鹏飞调军部任高级参谋。在这期间,红五军受平江地方党组织的误报影响,也打了几个败仗,2500人的队伍剩下不到1000人,部队遇到很大的困难。为此,彭德怀、滕代远带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合,而由黄公略率领红二纵队留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斗争。

九宫山建党。黄公略带领二大队(红五军曾编五个大队,黄公略是二大队,合编之后叫二纵队)来到九宫山,建立党支部,发展彭绍辉等四人入党,强化支部建设。黄公略在宣誓之后,就语重心长地说:严重困难的时候,你们进来了,这支部队一两百人就靠我们党支部几个人。这次发展党员,跟毛泽东水口建党一事如出一辙,对部队的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仁和洞合编。在掩护彭德怀主力部队上井冈山之后,黄公略带领部队从九宫山到了仁和洞,完成了纵队与平浏游击队的合编,浏阳县委书记张启龙担任纵队党代表,给每个大队和中队都配备了党代表,后来成为上将的李志民以及湘江战役牺牲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就是这个时候加入红二纵队担任中队党代表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提出支部建设在连队上,这是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创举。黄公略这个时候通过九宫山建党和仁和洞合编,也是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的精神,他是给每个大队、每个中队都配备了党代表,当时的中队相当于一个排。正是这个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重大而有价值的探索,极大推动了部队政治素质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此之后,由于加强了党的建设,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二、正规军和游击队,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结合提升部队战斗力

红二纵队来到仁和洞与平浏游击队合编之后,正规军与游击队,阵地战运动战与游击战一结合,便产生了无穷的威力,不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还让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红二纵队本是彭德怀一团二营基础上扩编的,二营营长陈鹏飞是彭德怀和黄公略在讲武堂的同学。平江起义后,二营扩编为红五军第十三师第四团,陈鹏飞任团长,黄公略任党代表。红二纵队作为正规部队,是彭德怀、黄公略和陈鹏飞三个军校生带的部队,有很好的军事素养,有很强的战斗力。黄公略从小就对兵法有很深的研究,之后读过两所军校,又是黄埔军校高级班出身,在军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虽然之前几场战斗都失利了,但部队的基本素养还是很不错。

实际上,当时在仁和洞地区,早就有一支游击战争经验较为丰富的队伍——浏东游击队,并在仁和洞建立了根据地。浏东游击队创始人是王首道和张启龙,于1928年2月成立。中间一度受挫,后来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游击战术,既学会了打仗,又学会了做群众工作,提高了政治水平,游击队得到很大的发展。1928年7月,根据湘东特委指示,浏东游击队与平江游击队一部合编为平浏游击队,李实行任队长,张启龙任党代表。

仁和洞合编之后,既有正规军的军事素养,又有游击队的机动灵活,红二纵队实力大增。1928年11月15日凌晨,红二纵队在一区农民武装的配合下,按照黄公略制定的战术,采取“围三阙一”的办法,1000余人分三路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同时攻打沿溪桥,在围追中一举消灭了国民党新8军的守备加强连和镇上的地主挨户团。这是在革命低潮时期,军民配合向国民党正规军发起的主动进攻并取得胜利的标志性战斗,大大鼓舞了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为此,1930年4月,浏阳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将这一天定为“浏阳农民武装暴动纪念日”。“沿市暴动”之后,红二纵队在浏阳及周边地区打了很多胜仗,队伍迅速扩大。

黄公略率领新组建的红二纵队开展游击战争,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他认真总结浏东游击队和红二纵队的游击战争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策略和战术,在张启龙的帮助下,编写了《论游击战术》一书。潘心元在1929年7月2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对黄公略平浏游击战争中经验和做法曾归结为下面几句话: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只要会打圈,不要会打仗。黄公略注重对战士的培训,他将红二纵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外出打游击的时候,另一部分就在家进行总结和整训,而《论游击战术》自然是一本重要教材。同时,他还指导根据地的军民,在大光洞和仁和洞修筑了大量炮台和战壕,这些相当高水准的工事对保卫根据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地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结合,根据地成部队发展坚强后盾

早期红军的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地方做好地方党组织建设、政权建设,推动土地改革,为红军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

“沿市暴动”之后,黄公略和湘东特委、浏阳县委负责同志一起,指导了浏阳县第一区苏维埃政府建设,并参与当地的土地改革。由于当时的苏维埃政府建设上面虽然有文件,但具体要如何做、机构如何设、人员如何定、职务叫什么,都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借鉴。他们经过反复酝酿,集中集体智慧,弄出一套模式。通过一区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当时敌人不断围剿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党组织的秘密化和苏维埃政府半公开化,党员干部基本上用的是化名,党政保持两套班子,这样做,对于保持党组织的先锋性和持久性,保证苏维埃政权的安全性和长期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土地分配的问题上,他们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照搬教条,制定的政策受到了苏区人民真诚而热烈的拥护,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自觉保卫苏区的积极性。

经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苏区干部,吃苦耐劳,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与苏区人民结成了利益与共、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他们不仅勇于实践,而且善于实践,在政权建设、土地分配、债务清理、保障供给、群众服务、苏区保卫及支援主力红军攻打长沙、浏阳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28年底至1930年,浏阳县第一区苏维埃相继在党中央和湖南省委及湘鄂赣边区特委之间的信函、报告及决议中,多次受到表扬和肯定。在当时,其无疑成了湘鄂赣边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一面旗帜。

四、双洞苏区武装斗争的重大意义

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之后,黄公略独立领导湘鄂赣地区的武装斗争,他坚持把武装斗争与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探索一条根据地建设成功之路,为湘鄂赣、湘赣和中央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作为我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十三块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其他根据地建设和红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湘鄂赣根据地的建设,又是从浏阳“双洞”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双洞”苏区是湘鄂赣苏区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创建的最初实践,对于湘鄂赣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以及其他地区苏维埃政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对浏阳、长沙和湖南革命贡献巨大。蒋介石反革命事变之后,全国各省中以湖南何键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最多,湖南白色恐怖最严重,湖南省委以及各级党组织被破坏最为严重。在这个背景下,浏阳革命重心由靠近长沙的北区向东区转移,特别是在浏阳“双洞”,由于有了正规的红军部队,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又有坚强的党的领导,这里形成了与长沙相对立的“赤色恐怖”。1929年重组的湖南省委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长沙地区共有党员834人,其中浏阳就有800人,应该说,这个主要跟红二纵队在浏阳“双洞”活动关系密切,当时的湘东特委、浏阳县委、第一区委等党组织都在“双洞”地区,指挥全县甚至湘鄂赣地区的武装斗争。可以说,“双洞”苏区对浏阳、长沙和湖南的革命贡献巨大。

二是对于红军的迅猛扩大贡献巨大。在浏阳“双洞”通过一段时间整训,部队建设很快走向正规化。通过这些训练,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这些胜利对于根据地的扩大和红军队伍的扩大,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重新组建红五军之后,主力红军在短短几年后由一个军变七个军,建立了红六军、红八军、红十五军、红十六军、红十七军、红十八军,这些部队成为了红一方面军即中央主力红军重要的源头之一,应该讲黄公略在这里对部队的整训,其意义和价值都是非常巨大的。

三是对根据地的建设和扩大贡献巨大。黄公略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红五军重新合编后,黄公略应邀担任湘赣主力红军红六军的军长,对湘赣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之后,红六军改名红三军,进入红一军团,后来进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在一二三次反围剿中,立下卓越功勋,对中央根据地的开创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之后,湘鄂赣的部队进入鄂豫皖根据地,进入湘鄂川黔根据地,对这些根据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都有“双洞”的贡献。

(作者系浏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