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围山镇: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新样板,打造长株潭文旅融合新标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11-08 09:41:49
微浏阳
—分享—

干在实处、走前列,为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新浏阳贡献大围山力量

乡村振兴追光者

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新样板,打造长株潭文旅融合新标杆

06-、07大围山-3.jpg

走进大围山镇,错落有致的楼房、宽阔的道路、远处绵延的青山,构成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强的振兴图景。资料图片(记者彭红霞)

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漂流秋有果。宜居宜业的人间天堂,大围山镇当是其一。

每年夏秋时节,是大围山最火热的季节,水果挂满枝头,游客纷至沓来。缤纷的水果随着成熟的电商、物流产业链得以出山,远在城市的顾客轻点手机,很快能品尝到来自大围山的馈赠。八方来客徜徉在绿水青山间,为这一方风土人情、独特气候而在旅游景点、特色民宿停留下来,心灵得到洗涤、身心得以放松……

这一出一进间,输出的是山货、是品牌,激发了增收致富的活水;进来的是人气、是财气,增添了乡村振兴的底气。

到灯塔去,只争朝夕!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浏阳市“两会”确定的战略目标犹如灯塔的光亮,照亮大围山镇前行的路——锚定“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新样板、打造长株潭文旅融合新标杆”的目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提档、特色产业提质、全域旅游提速、社会治理提升、民生改善提标”五大行动,争当践行“三高四新”战略镇域先锋队,奋力建设现代化全域旅游名镇,为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新浏阳贡献大围山力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周旺

生态之光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展示宜居宜业美景

古老的万福桥横跨大溪河,两岸是青砖绿瓦的祠堂、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在村里信步游走,麻石老街静谧悠长,鹅卵石砌成围墙,竹木织成栅栏,古树遮天蔽日,古色与绿色浑然一体,诗与远方完美融合。

走进大围山镇白沙村,好一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致。

生态之美,非一日可成。如何守护好青山绿水才能不负天赐之美?如何让这一方土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何让优良的生态资源造福当地群众?

06-、07大围山-4.jpg

大围山镇中岳村,游船在青山绿水间穿行。资料图片(记者彭红霞)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围山镇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行动,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秸秆禁烧、河流整治等工作,加强小微水体治理和畜禽退养,各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全力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和防火工作,顺利迎接国家林草局专项督查并获得充分肯定。构建镇村两级“一长三员”组织体系,建立大围山镇“智慧林长”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做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稳定实现封山育林30万亩,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完成37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也代表湖南省高标准通过国家水利部验收。

“河水越来越清澈了,村里越来越美了,游客越来越多了。”在大溪河旁居住多年的白沙村村民郑素莲见证了这些变化,她抓住“送客入村”的机遇,在家里开起了餐馆,让游客可以尝到地道农家菜。

村民廖玉华开了一家集食宿和休闲为一体的民宿“水上人家”,院内花木生机勃勃,树荫笼罩着吊床,鱼儿在池塘里游来游去。2016年,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他们从集镇搬到了这里——一个独门独户带院子的小楼。“我们用心经营自己的院子,种花、根石雕刻、收集石头、制作木床,很有意思。”廖玉华说。

原本只是想过向往的生活,却顺道做成了一门生意。搬来的当年,长沙游客李娴偶然来到她家,尝了她炒的农家菜后,爱上了这里,不仅每年都来,还经常带朋友过来玩。

几年来,廖玉华积累了4000多名游客资源。夫妻俩既当老板搞接待,又当导游领着游客游玩。

“一年能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白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勇表示,生态旅游带来了人气,更带活了本地经济,村民售卖农产品、土特产,发展漂流、采摘等项目,还建民宿、搞餐饮,“现在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聚力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全域示范的高富美乡村。展示宜居宜业的生态美景,深入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行动,精心打造一批水美乡村、秀美屋场、精美庭院。廖玉华家的院子就是宜居又宜业的代表。

如何让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大围山镇的做法是既结合实际、又提高标准,既发挥优势、又彰显特色。通过抬高发展坐标,用景区的标准建设屋场、完善配套,做好“古色+红色+绿色+特色”的结合文章,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形成了重点示范、梯次开花、竞相发展的乡村振兴生动局面。

在建设过程中,大围山镇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让村民住在景区,让游客免费欣赏美景。目前,全镇已有2个长沙市美丽屋场、3个浏阳市美丽屋场、1个长沙市四星级屋场,成功创建长沙市特色小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卫生乡镇,每年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

在游客李娴看来,如今的大围山镇更美了,处处呈现原乡原色、古香古色、七彩美色的乡村田园风光。

乘着浏阳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东风,未来5年,大围山镇力争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新建30个以上“美丽屋场”,100个“美丽庭院”,打造5个以上长沙市特色小村庄,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创湖南省特色小镇。

绿色生态是大围山镇最耀眼的一张底牌。大围山镇党委书记黄珍敏表示,将坚持生态立镇,通过高标准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同步铺开全域绿化、净化、美化行动,放大生态效应,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真正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浏阳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产业之光

推动特色产业提质,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区

每年8月份,是黄金梨上市的高峰期。“有位北京的客人吃了大围山的黄金梨,赞不绝口,说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梨,连着几年都买。还有一家水果店的老板,每年都买我们的水果送亲戚朋友。”提起黄金梨,围山公社负责人林加卉很是自豪。

大围山镇是一座大果园,6月有生鲜桃、早黄桃尝鲜;7月盛产新川中岛(桃)、黄桃、红宝石(李)、奈李、翠冠梨、圆黄梨;8月则由脆蜜桃、黄金梨压轴;9月,猕猴桃和葡萄“上线”……

06-、07大围山-2.jpg

近年来,以“大围山梨”为主打的水果产业在大围山镇不断发展壮大。资料图片(大围山镇供图)

“近30年来,根据市场反馈,我们从未停止水果品种的优化筛选,从120余个品种中留下10多个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大围山镇高级农技师宋新丰介绍,优中选优的品种,在大围山镇特有的小气候孕育下,造就了水果的独特口感,甜度高达15%,比其他地区水果高4%左右。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以“大围山梨”为主打的水果种植业不断壮大,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建成特色果园和标准化基地25个,果农人均增收超4000元。2018年,“大围山梨”获评湖南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除水果产业外,蜂蜜、豆腐、黑山羊、蒸菜等产业及相关加工业蓬勃发展、提质升级,形成了“大围山蔬菜”“大围山蜂蜜”“大围山稻米”“浏阳河源水”“白沙豆腐”等大围山地域特色品牌,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重点建设大围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片区。实施“百社千户”工程,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链接大市场。

小农户如何链接大市场?电商是开启“山货出山”的金钥匙。

“镇上有十个快递品牌的收寄点,我们的产品能在48小时内送达全国各地。如果是长株潭地区,上午下单,下午就能到。”大围山水果联合社负责人、浏阳市乡润家庭农场法人吴伏平说。

依靠便捷的物流,大围山镇的水果、蜂蜜、油豆腐、生鲜蔬菜等农特产品可以快速到达客户手中。

“在我们的平台上,优质农产品、土特产不愁卖,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林加卉介绍,通过电商让“山货出山”,围山公社2019年全年销售额达260万元,2020年增加至620万元,今年将实现新突破。

新时代催生新思路,新思路打开新格局。

以前,为打开大围山镇水果的销路、打响品牌,镇上每年都派干部与合作社、果农代表外出展销。近年来,大围山镇转换思路,着力引导农户提高产品意识,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线,发动各村经济合作社和回乡青年“上网触电”,支持“围山公社”“围山有材”、水果联合社等主体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同时抢抓直播带货新风口、培育新业态,打造电商强镇。

“镇政府5月份组织果农参加直播培训,学了半个月,我也尝试直播带货,效果还不错哩。”杨梅岭果业有一百多亩的水果种植基地,老板娘孔运辉说,以前基地的水果和土特产主要通过诚信积累和朋友圈推广,等顾客上门。参加培训后,她也尝试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方式,收效明显,“以后,我会更多地通过直播来带货,跟上时代潮流。”

产业强,则经济强、区域强。大围山镇通过培育种养、加工、电商、物流全产业链,壮大产业基础,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据大围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水果产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产值达1.2亿元;蜂蜜产业带动就业人数1200余人,年产量50万斤,产值达2000万元;豆腐产业及其加工业带动就业人数1000余人,年产值近1亿元。下一步,大围山镇将坚持产业兴镇,实施特色产业提质五年行动,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增强振兴动能,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与此同时,大围山镇还通过招商引资盘活老旧竹木加工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锦寿堂蜂业等做大做强,鼓励同幸蜂蜜加工厂等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聚力践行“三高四新”,做强创新引领的高质量经济。推动科创大赋能。实施科创平台提质升级行动,布局建设一批高层次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平台。

作为农业乡镇,大围山镇不仅水果有名气,高科技农业也很亮眼。在同幸村、中岳村、大围山村、田心桥村等地,不难见到戴着眼镜的“农博士”在田间侍弄水稻。因为独特的生态条件、小气候特点,自2002年亚华种业科学院在大围山建立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站以来,隆平种业亚华科学院、国家水稻杂优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希望种业等科研院校、企业先后在大围山镇建立了6个水稻抗性育种试验基地,面积400余亩,每年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100个以上,每年推广面积3000万亩以上。

由首席专家杨远柱领衔,水稻抗性育种试验基地先后孵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等多项成果。

“我们将深入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乘势而上,与科研院校、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培育连片育种集群,加快推进大围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建设。”黄珍敏表示,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全驱动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大围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片区”中打头阵、当表率。

文化之光

红绿联动、双核带动,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

如果说,绿色是这片土地的生态底色,那么红色是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古色则是这片土地最厚重的文化底色。

传统村落楚东村、白沙古镇、东门古镇,商周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跳石桥、万亩桃林、麻石老街、万福桥、陈谷洞千年古树群、惜字塔、吊脚楼、楚东山大屋、围山书院、白沙剧院……无不沉淀着岁月沧桑,彰显着古文化的深邃与魅力。

06-、07大围山-5.jpg

“大江大河交响季百里画廊百年歌”系列文化行动首站走进大围山镇锦绶堂。资料图片(大围山镇供图)

革命战争时期,大围山镇是湘赣边区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

锦绶堂是一座位于楚东村、始建于光绪年间的民宅,1930年7月底,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三军团攻占湖南省会长沙,建立全国第一个建制省的工农兵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随后,省苏政府撤离长沙,先后两次进驻锦绶堂。

锦绶堂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巨变,见证着党的百年风华,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1193位烈士在大围山镇抛头颅、洒热血,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上坪会议旧址、刘家祠堂等红色遗址熠熠生辉,战壕、碉堡、烈士陵园、纪念碑等红色遗迹星罗棋布。

大围山镇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合理保护并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全力争当文旅融合标杆。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强化浏阳非遗、浏阳特产、浏阳文艺植入,让浏阳成为“锦绣潇湘”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文化是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利用。五年来,大围山镇投资7110万元建成泥坞森林小镇、锦绶堂文化公园,完成楚东山大屋、上坪会议旧址等文物点修缮,并建立文物保护“点长制”,将全镇26处不可移动文物都定点到人,安排镇村干部常态化巡查。同时,推动“红旅+绿旅”融合发展,培育民宿、农庄、旅馆等旅游服务主体100余家,年均旅游收入超1亿元。

以锦绶堂为例,2021年年初,锦绶堂启动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8月修复完成并重新对外开放。4月17日,长沙市“大江大河交响季百里画廊百年歌”系列文化行动首站走进浏阳河源头的大围山镇锦绶堂,在这个红色旧址演绎了激动人心的时代交响,铺开了文旅融合的崭新画卷。

一座山、一条河,承载历史厚重,可抵岁月长;一片豆腐、一碗蒸菜、一滴蜂蜜,囊括人间美味,最抚凡人心。

客家语、吊脚楼、麻衣庙、白沙大捷、1276名知青故事、毛泽东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都是大围山镇闪亮的文化元素。

浏阳河文化、豆腐文化、蒸菜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文化、书院文化、宗祠文化、诗词文化、地名文化、知青文化……各类历史地域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浓厚的文化特色。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围山镇积极举办水果文化旅游节、踩溪节、摇蜜节等节会文化活动,放大文旅效应,传播文旅品牌。

下阶段,大围山镇将继续坚持文化兴镇,加快文旅融合,实施全域旅游提速五年行动,以大围山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契机,谋划构建“一园、一心、二核、三带、四区”(“一园”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心”即东门旅游商贸服务中心,“二核”即锦绶堂红色文化旅游核、白沙古镇文化体验核,“三带”即大围山红色文化体验带、浏阳河溯源漂流游憩带、椒花河峡谷避暑度假带,“四区”即乡村田园休闲区、历史文化博览区、生态康养度假区、浏河峡谷溯源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设湘赣边红色研学培训中心,致力将锦绶堂文化公园、白沙音乐小镇、龙须漕大峡谷打造为4A景区,将浏阳河源、椒花水库库尾、上坪会议旧址、峡谷漂流、鲁家湾打造为3A级景区;精心培育红色文旅、爱国教育、康养民宿、研学演艺、美学生活、体育赛事等新型旅游业态,完善一批文旅基础设施。

同时,大围山镇将紧抓湘赣边区域合作机遇,推进机制互建、交通互联、产业互通、文旅互融,牵头举办乡村音乐节、红歌会、京剧票友会、豆腐品鉴会、龙舟赛等各类节会,进一步吸引客流人流,积极招商、引资引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培育豆腐、蜂蜜、客家山歌等5个以上非遗旅游体验示范基地,打造长沙市非遗示范镇。建设省级红色音乐小镇、电影小镇,打造白沙非遗文化街和美食街。

目标已定,关键在“干”。大围山镇将全力盘清家底、整合全镇文旅资源,做足“旅游+”文章,构建旅游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文化兴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黄珍敏表示,大围山镇将争当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镇域冲锋手,锚定“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新样板、打造长株潭文旅融合新标杆”目标,勇往直前、努力奋斗。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